偃师区文化旅游宣传口号和宣传LOGO由你来定!
偃师,位于洛阳盆地东部,嵩山邙山南北峙立,伊河洛河汇流入黄河;因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伐纣,“息偃戎师”而得名,先后有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七个朝代在此建都;有“最早的中国”二里头夏都、偃师商城、汉魏洛阳故城三大都城遗址,铸就四千年文明辉煌,更有无数圣贤帝王文人骚客情垂北邙、河洛留芳;素有“夏商古都、玄奘故里、杜甫故园、客家祖地、丝路起点”的美誉。
为准确、鲜明、生动展示偃师区文化旅游形象,特面向全国公开征集洛阳市偃师区文化旅游宣传口号和文化旅游LOGO。本活动由中共洛阳市偃师区委、 偃师区人民政府主办,偃师区委宣传部、偃师区文化旅游局承办。
一、征集内容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文化旅游宣传口号和文化旅游LOGO。
二、征集范围
面向全国广泛征集,个人、企业、高校、社会组织和单位均可投稿参加。
三、具体安排
1.征集时间:2021年9月10日—2021年10月10日;
2.评选时间:2021年10月15日—2021年10月25日;
3.获奖方案预计公布时间:2021年10月31日左右。
四、征集内容
(一)偃师区文化旅游宣传口号
1.宣传口号应符合偃师区文化旅游形象,准确反映偃师区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及旅游形象等,体现时代特征,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宣传效果。
2.宣传口号应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易懂易记,利于传播,富有创意。
3.宣传口号要求不超过30个字,适合在网络、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和公众场合宣传推介,具有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4.口号要求提供完整的创意说明,说明文字不超过300字。
5.每位参赛者投稿作品不超过3条。
(二)偃师区文化旅游LOGO
1.设计符合偃师区文化旅游形象;
2.设计美观、韵味传神、辨识度强;
3.设计需凸显偃师区文化旅游差异化、独特性,不与其他城市雷同。
4.需附创意说明,说明文字不超过300字。
5每位参赛者投稿作品不超过3件。
五、参赛方式
1、投稿方式:一律通过电子邮件投稿。投稿时请在邮件主题栏注明“偃师区文化旅游宣传口号”“偃师区文化旅游宣传LOGO”征集字样,并填写附件,同一个作者提供2个及以上作品的,每个作品需单独填写附件。
2、偃师区文化旅游LOGO作品要求:需电子文档。限word
ppt、jpg格式,图片分辨率需大于300dpi,图片报送需jpg或tif格式。所有来稿均需附上详细的设计说明。
3.时间要求:参赛作品以电子文档形式在10月10日前报至大赛组委会办公室;报送时,参与单位或个人需填写报送表(见附件),并同时提交营业执照或身份证复印件一份,将相关文件发送至大赛组委会办公室邮箱:yslycyk@163.com。
六.评选办法
本次活动的评审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从原创性、创意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等方面对参与作品进行评审。
1、主办方将聘请专家成立评审委员会,对所有应征作品进行初评,“偃师区文化旅游宣传口号”“偃师区文化旅游宣传LOGO”各选出9个入围作品。
2、在洛阳日报、偃师区人民政府网等媒体对入围作品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评审委员会结合公示意见,召开二次评审会,选出相应的奖项。其中,“偃师区文化旅游宣传口号”“偃师区文化旅游宣传LOGO”最终由主办方选定。
3、评选结果将在洛阳日报、偃师区政府门户网站等相关媒体公布。
七、奖项设计
(1)偃师区文化旅游宣传口号和文化旅游宣传LOGO分别设:
一等奖:1名,奖金30000元
二等奖:2名,奖金各10000元
三等奖:3名,奖金各5000元
(2)在入围作品中最终确定偃师区文化旅游宣传口号和文化旅游LOGO并广泛使用。
八、参赛须知
1、投稿人需提供真实姓名和准确联系方式。
2、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作品,作品所涉及到的著作权、名誉权、隐私权等,一切侵权法律责任均由投稿者本人承担;
3、作品一旦入围获奖,视为作者同意将作品的全部著作权归属于主办方,在后期旅游宣传推介使用该作品时不再支付稿酬。入围获奖作者不得再在其他任何地方使用该作品。
4、所有应征作品概不退稿,请投稿者自留底稿。
5、本次征集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偃师区文化旅游局所有。参加本次征集活动即视为同意并遵守本次征集活动各项规则。
九、大赛组委会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
1.偃师区首阳大厦11楼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联系人:杨国华
3.联系电话:0379-67712518 13608656626
附件一:
偃师区文化旅游宣传口号征集表
作者姓名 |
身份证号 |
||
联系电话 |
联系邮箱 |
||
联系地址 |
|||
宣传口号 |
|||
创意说明: |
附件二:
偃师区文化旅游LOGO征集表
作者姓名 |
身份证号 |
||
联系电话 |
联系邮箱 |
||
联系地址 |
|||
旅游LOGO |
|||
创意说明: |
附件三:
洛阳市偃师区位于洛阳盆地东部,总面积668.58平方公里。嵩山、万安山屏其南,邙山、首阳山居其北,黄河临邙岭北崖滔滔东去,伊、洛两河在平原上交汇蜿蜒东流。炎黄生北邙、尧舜登首阳等动人传说,印证着偃师厚重历史。是中国书法之乡、中华诗词之乡、省文明城市、省双拥模范城。 偃师,是中国历史的“诗和远方”。因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在此“息偃戎师”而得名,历史上先后有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七个朝代在此建都。这里有“最早的中国”二里头夏都遗址、偃师商城、汉魏洛阳故城遗址三大都城遗址,铸就四千年文明辉煌,比西方古代名都雅典整整早了二十多个世纪。素有夏商古都、玄奘故里、杜甫故园、丝路起点、客家祖地、运河名城之美誉。偃师累计建都时间达1700多年,众多遗址见证中华民族文明的璀璨,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3个,省、市、县级文保单位55个,是全国文物保护先进县(区)。这里见证了佛学大师玄奘、唐宋名臣徐有功、武元衡、吕蒙正的诞生,承载着李白与杜甫的“双星相会”,成就了“光武中兴”、班固著汉书、蔡伦改进造纸术的传奇……。嵩邙黄土,收葬几多忠魂。商汤、伊尹、伯夷、叔齐、杜甫、王铎等一大批历史名人归葬于此,汤王陵、西晋帝陵、唐恭陵等众多帝王陵寝至今犹在。
偃师是昔日京畿重地,今日洛都新区。偃师总面积668.58平方公里,辖9镇4街道242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63.73万人。东周末,境内设偃师、缑氏两县,明清为偃师县。1955年,隶属洛阳地区;1983年,划归洛阳市管辖。1993年,偃师撤县设市;2021年3月,偃师撤市设区。偃师曾经热血洒沃土,赤旗铸忠魂。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杨源懋鞠躬尽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革命圣地延安等输送了刘晋清等860多名进步青年,被豫西省委誉为“红偃师”。抗战时期,为豫西抗日根据地核心,留下众多红色遗迹。
偃师如今大道连八方,陇海铁路、郑西高铁、连霍高速等综合交通道路纵横交织;未来通过规划的六县环高速、郑洛第二高速、沿黄高速、城际铁路、轨道交通等带动全面融入洛阳中心城区“半小时交通圈”,形成“四横四纵二环”的区域大交通格局。在产业发展上“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以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产业构成的三大主导产业,与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两大新兴产业,文化旅游、现代农业两大特色产业一起,共同构筑了“322”现代产业体系。是全国最大的三轮摩托车、新能源车产销基地,是享誉全国的“中国布鞋之都”之美。河南吸附材料院士工作站挂牌运行,中原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园正加快建设,新兴产业方兴未艾。
农业产业特色突出。小麦良种繁育稳定在4万亩,是全国重要的良种繁育基地。鲜食葡萄、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休闲农业远近闻名,“偃师银条”“偃师葡萄”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乡村旅游风生水起。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偃师,是一座充满厚重历史底蕴又具有现代活力的古城,也是一座秉承人文特色又散发创新魅力的新区。当前,偃师正在着力打造洛阳都市圈东部经济增长极,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示范区、伊洛河流域生态保护核心区、华夏文明传承核心引领区,努力聚力融入中心城区,推动偃师高质量发展迈上新的更高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