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院徽LOGO征集投票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学校的重点建设学院,纺织工程专业属于广东省名牌专业、广东省特色专业。20多年来,一代代纺织人秉承“好学、多思、求实、创新”校训,坚持根植侨乡,扎根湾区,放眼全国,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侨乡乃至华南地区的纺织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2024年学院院徽设计大赛启动以来,我们收到了众多优秀的设计作品,感受到在校师生、往届校友对学院院徽设计工作的大力支持,经学院院徽评审工作小组初步筛选,以下14件作品(排名不分先后)脱颖而出,入围网络投票阶段。
院徽,凝练着鲜明的纺织特色学院文化,是学院的名片,更是学院展现好形象的重要窗口。期待大家积极参与本次评选活动,投出您宝贵的一票,为心仪的院徽打call!
GooD
作品如下:
01
作者:吴炫萱 黄远霞
设计理念
Design
院徽以小篆“织”字为核心设计,象征纺院中四个方向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
由四角聚向中央的图案由“织”左边的符号象形,似一根针穿过两团棉线,象征针织,棉线犹如待放的花苞,在纺院教师的灌溉下终将绽放。
另一个方位由“织”中间的符号得来,象征纺院坚持创新的理念。
连接的图案是“织”右边的符号,代表机织,绸缎飘絮,象征纺院历史悠长。
前两者都形如叉号,似非字,代表非织造,寓意纺院打破刻板印象,不断展现出新的姿态。
中间象征染整的图案在条条框框中耀眼,寓意纺院在有限的领域里无限的发展可能。
02
作者:黄春容
设计理念
Design
标识简明扼要,校徽以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院徽特征为设计理念,融入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首字母T/S/E、层叠的书籍、舞动的凤鸟、璀璨的星星、圆形等元素相融合,并以简洁抽象的设计手法,演绎出了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独具魅力的形象内涵。识昂扬向上,如雄鹰搏击长空的态势,表达出了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开创美好未来的精神,凸显了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腾飞与发展;
LOGO创意独特,造型简洁,寓意丰富,特色鲜明,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专属性和可辨识程度高,扩展性好,易于记忆识别,便于制作推广。
03
作者:黎天乐 邱雯 郑茜雅
设计理念
Design
该院徽以蓝色为基调象征着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知识的追求。核心图案为针线球,代表着纺织的精髓。其中,“F”和“Z”作为纺织的首字母,巧妙地融入设计之中:“F”代表教师,象征着他们用心抚育学生成长的辛勤付出;“Z”则形似展开的翅膀,寓意着学子们如同雄鹰般展翅高飞,锐意进取。整个院徽不仅体现了学院的专业特色,更传达了“好学、多思、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激励着师生们为纺织行业的发展与繁荣贡献力量。
04
作者:赵艳丽 李佩仪 冯润雄
设计理念
Design
本院徽设计汲取了小篆中“纺”字的精髓,通过富有创意的字图转化,展现了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独特魅力。左侧绞丝旁以棉花、丝带和绣花针为元素,既体现了纺织原料的丰富多样,又寓意着纺织工艺的细腻与巧妙。右侧“方”字则以舞蹈者的形象呈现,灵动而优雅,象征着纺织学子在学术探索道路上的热情与自由。整体设计简约而不失深意,既体现了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展现了学子的青春活力与无限创造力。
05
作者:谢思凡 连炜辉 李梦媚
设计理念
Design
图案整体是以四朵棉花作为院徽的视觉核心,意蕴着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各专业齐心协力,以激情和坚定的信念共创美好未来。纺织的织字拼音“Z”为棉花的构型,将“Z”变形似纱线,灵动活泼。
从图案细节上,由细到粗过渡延伸的线如织机上渐成佳品的纱线,展示了纺织过程的精彩瞬间。齿轮位于图案的核心部位,代表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始终秉持创新理念,不仅是历史悠久的特色学院,也是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新风貌的活力学院。院徽图案以紫色覆盖,展示了纺织学子们奔放,激情,充满斗志的精神面貌。
06
作者:李刚祐
设计理念
Design
图形图案:整个校徽呈现为一个圆形图案,这一形状通常象征着完整和团结。圆形代表着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一个团结、完整的学术机构,以及学院对于知识的全面探索和传承的承诺。底层有一个纺织花纹图案,增添了纺织的色彩。
文字&字母:院徽中的文字“五邑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字母“College of Textil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这是院徽的基本构成部分,直接表明了院徽所代表的学院。古文字“纺”,寓意着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给人一种深厚的历史底蕴。
象征意义:五邑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院徽的设计简洁明了,清晰地表明了学院身份,而圆形的形状则体现了学校的团结和完整性。整体上,这个设计突出了邑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学术传统的学院。同时,这也是一种标志性的设计,使得校徽在各种场合下都能够被清晰地辨认和识别。
07
作者:孙楚曼
设计理念
Design
院徽主要以中国红为主色调,象征着邑大学子的活力和拼搏的精神,棉花为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主要象征标志,上方以一朵盛开的木棉花为中心,木棉花紧密相连,象征着学子们在朝阳下蓬勃向上、团结一心的美好愿望,花杆以五角星呈现寓意学子们把党和国家放在心中。中间以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标志建筑物台山楼的轮廓为中心,更具有象征意义。下边的两瓣木棉花,寓意着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生在院楼努力拼搏,积极向上,蓬勃生长,冲出云端,一步一个脚印地来到顶层,成为上方的木棉花。外围以五邑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呈现,加上英文名称构成,简单而不失优雅。
08
作者:刘雯晴 蓝仕宏
设计理念
Design
院徽设计独具匠心,巧妙地融合了学院的独特魅力和悠久的纺织历史。细长的稻穗,宛如师生们辛勤劳作的汗水与不懈努力的象征,寓意着谦虚和勤奋的美德,熠熠生辉。简帛体的“纺”字占据主体,笔触间流露出纺织文化的深厚底蕴,令人陶醉。台山楼的剪影与精致的针线交织,不仅生动地展现了纺织工具在历史长河中的不可或缺,更寓意着学院对传统的传承与对未来的创新。双手紧紧握住稻穗,如同振翅欲飞的翅膀,象征着纺织学院承载着希望,坚定地托起每一个莘莘学子未来的梦想。整个设计既是对纺织文化的深情致敬,也是对学院美好未来的热切期盼。
09
作者:戴结仪 冯君瑜 潘依林
设计理念
Design
本作品以蓝色作为主题色,蓝色象征着智慧创新,以新会楼(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办公大楼)作为主体,代表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新会楼下面有一朵花,由“WY”组成,“WY”为“五邑”拼音的首字母,代表着五邑大学,两个拼音首字母构成一朵花,传达出对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能够像花那样繁荣发展。花的下面还有一本敞开的书,书代表着知识渊博,采用红色的颜色,传达出对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能够以热情饱满的精神发愤图强、丰富知识的期望。
10
作者:戴结仪 冯君瑜 潘依林
设计理念
Design
本作品采用英文字母“T”“S”“E”进行组合变形。“E”代表“工程”Engineering,字形采用书本叠加的形态,象征书本的理论;“T”代表“纺织”Textile,字形参考纺织材料的线筒,部分形体采用纱线缠绕的形态象征纺织的实践。“T”在“E”上方,寓意通过理论的学习,再结合纺织的实践,形成纺院完备的学习系统。“S”代表“科学”Science,字形变形为飘逸加捻的纱线,囊括整个字母组合,寓意科学的学习理论和学习方法贯彻整个纺院的学习进程。
11
作者:廖义山
设计理念
Design
徽标以学院英文的缩写“CTSE”为创意设计进行延伸,有机融合纺织的线、飞扬的纽带、同心圆等视觉元素构成,通过抽象简约表现手法,展现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主题形象和内涵属性。图形明快、凝练、积极向上,稳重大气,充分体现学院和谐与团结的氛围,象征全体师生教工携手共赢、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标识构图简洁、结构清晰、创意新颖、色彩自然,具有强烈艺术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便于识别、记忆和推广。
12
作者:周泽靖
设计理念
Design
院徽以紫色为基调,双环相扣,外环铭刻中英文院名及创办时间,内环融入“台山楼”与翱翔候鸟,寓意学术与梦想同飞。
紫色象征激情与创新,台山楼承载梦想,候鸟寓意人才流动。双环设计内融学院精神,外展行业未来,彰显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海纳百川、培育英才、引领纺织智造时代的使命。
13
作者:黄紫盈 庞伟涛
设计理念
Design
该院徽的设计采用了学校的台山楼作为主要组成部分。在院徽里,台山楼下面是代表我们学院专业属性的针线。针线是纺织业最基本的元素,代表了我们愿意从一针一线的基础学起,打好基础,努力学好纺织科学与工程这门专业,并且彰显了我们心中对我们专业和学院的归属感。外框使用三个圆将设计中使用的元素包围,象征着我们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的团结。主色调采用红色,代表了我们希望学院蒸蒸日上,越办越好,越来越红红火火的期望。
14
作者:杨金春
设计理念
Design
院徽中间是行书“纺织”二字,出自书法四大家之一赵孟頫手书。书法灵动飘逸,龙飞凤舞,凸显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
颜色采用蓝色,寓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又像征着学无止境。
写入中英文标准名称,学院的历史可追溯至1988年设置在机械工程系的纺织工程专业,时间字体用北方行书,与书法字体保持风格一致。
评选与奖励
1. 本次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院徽”设计征集活动采取专家评审和大众投票相结合的评选方式,线上投票占30%,专家评审占70%。
2. 本次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院徽”设计征集活动奖励设置如下:
一等奖(1名)
1000元现金奖励、荣誉证书、综测加分
二等奖(2名)
300元现金奖励、荣誉证书、综测加分
三等奖(3名)
100元现金奖励、荣誉证书、综测加分
优秀奖(5名)
荣誉证书、综测加分
参与奖(若干名)
综测加分
投票时间为2024年7月5日至7月7日截止
https://mp.weixin.qq.com/s/iUc4Sxg3E2lENoD81KJWKA